據企查查顯示,3月17日,合肥美的生物醫療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盧曉駟,注冊資本6000萬元人民幣,經營范圍包括生物科學技術研究、醫療器械批發、醫療技術、醫療器械領域內的技術研究等。
根據股權穿透顯示,該公司由美的集團和佛山市美的空調工業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控股,美的集團持有95%股份,佛山市美的空調工業投資有限公司持有5%股份。
?美的斥重金進軍醫療器械?
事實上,美的要跨界進軍醫療器械的信號早有釋放。
早在2017年,美的就曾與廣藥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探討通過共同成立合資公司、技術合作等方式,在康復機器人、手術機器人等醫用機器人的研發制造、銷售應用等領域開展合作。同時,雙方還將在健康管理和健康大數據開發方面開展合作,共建健康大數據中心。
同年,美的還曾與日本安川電機在中國市場合作,生產和銷售護理康復機器人。
今年2月份,萬東醫療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美的集團將斥資收購其股份,從魚躍科技吳光明與美年集團俞熔兩大股東處累計受讓萬東醫療約1.57億股股份,成為萬東醫療的控股股東。最終,美的集團將以每股14.60元的價格,合計受讓公司29.09%股份,交易金額達22.97億元。
據了解,萬東醫療是國內最早研發制造醫用X光機的企業,主營業務涵蓋醫學影像設備制造銷售及醫學影像診斷服務。萬東醫療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955的老牌國營大廠北京醫用射線機廠,1994年與他廠聯合成立北京萬東醫療裝備公司,1997年于上交所上市。
美的斥重金入主老牌上市影像企業,這一舉動,標志著美的通過資本運作,正式踏入醫療器械行業。由此可以看出,美的在合肥成立生物醫療公司,其實早已在戰略布局中。
?家電巨頭紛紛入局醫械市場?
事實上,除了美的,很多家電企業都瞄準了醫療器械這個市場。
去年年初,格力電器宣布跨界進軍醫療行業,之后其在醫療領域的動作就從沒有間斷,先后在珠海、成都、天津等城市成立了醫療裝備相關公司。董事長董明珠表示,格力電器將投資10億元在醫療設備領域,研發高端醫療設備。
海爾集團旗下的海爾生物醫療公司,由醫用冰箱、冷藏箱起家,主要生產醫用低溫存儲產品。后用物聯網的技術,來發展“血聯網”、“疫苗網”等創新業務。疫情期間,海爾生物先后上市了醫用空氣消毒設備、負壓隔離設備、高壓滅菌設備等產品。
此外,海信早在六年前已經設立了醫療設備公司,主要開發的產品為便攜式超聲設備和醫療顯示設備等。TCL進軍醫械市場,則以醫學影像診斷為中心的系列產品,包括CT、DR、彩超等醫械產品。
?家電大佬為何跨界進軍醫械行業?
近年來醫療行業大火,引來諸多資本入局卻是不爭的事實。據《中國醫療器械藍皮書》統計,2018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達5304億人民幣,預計2019-2023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4.41%,高于全球醫療器械市場同期增速。
除了高增速下誘人的市場空間,有行業專家指出,家電巨頭布局醫療器械的理由還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政策春風利好,核心是鼓勵進口替代,解決“卡脖子”問題;
第二,醫療器械無專利懸崖,這一點與生物醫藥不同,4+7政策對不具有創新性的藥企影響很大,而在醫療器械領域暫時不存在這一問題;
第三,國際對標。以美國為例,從2009年到2019年十年間,美股共誕生14支市值100億美元以上的十倍醫藥股,其中8支為醫療器械,包括上漲了178倍的精密科學、上漲了82倍的德康醫療等,但僅有3支為創新藥、3支為醫療服務;
最后,醫療器械類似高端制造業,和格力、美的、海爾最具有協同性,還有毛利高、污染小,單位產值高等優勢。
結語?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2大醫療器械市場,未來十年將會是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的黃金十年,行業規模將持續提高。因此,各大家電巨頭跨界進入醫械行業似乎也是市場發展的大趨勢。
不過,挑戰也是顯而易見的,醫療設備現有采購體系比較封閉,后來者進入不易,國際巨頭長期建立的技術壁壘和品牌認知是挑戰之一;此外,醫療器械涵蓋面極廣,細分領域眾多,且大多有著高投入、長周期,認證門檻高、見效時間長等特點。因此,家電企業以何種策略、從哪一賽道入局,對跨界決策者也是一種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