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IDE
導讀
2016年10月,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十三五”全國眼健康規劃(2016—2020年)》(國衛醫發〔2016〕57號),將眼健康上升為國家戰略。2022年1月,國家衛健委發布《“十四五”全國眼健康規劃(2021-2025年)》(國衛醫發〔2022〕1號),進一步提出要加強近視、白內障、眼底病、青光眼等重點眼病的防治,持續推進我國眼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在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下,眼科賽道熱度飆升,景氣度持續向好。
一
行業
概況
眼科疾病患者基數大,診斷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當前,我國屈光不正、干眼癥、結膜炎、白內障等常見眼科疾病的患病人數分別達到7億、3.6億、2.6億、1.8億,青光眼、視網膜疾病、葡萄膜炎等患病人數也超過幾千萬人,其中疾病負擔較重的眼病分別為近視力喪失、屈光性眼病和白內障。我國眼科疾病患病人群雖遠高于美國,但目前患者治療意識相對薄弱,相比于美國而言,在各大主流眼科疾病上的診斷率相差很大,如青光眼(20% vs 78.2%),糖尿病性黃斑水腫(2% vs 33%),濕性老年性黃斑變性(2.6% vs 34.5%),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表1:眼科疾病患病人數
來源:火石創造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眼科醫療器械是眼科疾病檢測和治療的重要手段,主要指用于診斷、預防、治療眼部疾病或矯正視力的設備、器具、材料以及其他類似或相關物品,其主要運用于眼外科和視力保健兩大眼科領域。其中人工晶體、角膜塑形鏡(OK鏡)是治療白內障、屈光不正等疾病的重要高值耗材,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兼備“剛需+消費”屬性。
表2:眼科器械分類
來源:火石創造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眼科器械產業鏈主要包括上游原材料及零部件生產商、中游眼科器械生產商、下游醫療機構和個人消費者。其中,上游的原材料和制造設備高度依賴進口,主要被博士倫、普睿光視覺、Contamac等大型外資企業壟斷;中游以博士倫、愛爾康、眼力健、卡爾蔡司等為主的外資企業占據中高端市場,愛博醫療、河南宇宙、歐普康視、六六視覺、視微影像等一批國產企業近年在人工晶體、角膜塑形鏡以及OCT器械等領域有所突破。下游以眼科醫療機構及個人患者應用為主,除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等眼科公立醫療機構外,以愛爾眼科、華夏眼科、愛視眼科等民營連鎖眼科醫院快速崛起。
?
圖1:眼科醫療器械產業圖
來源:火石創造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二
市場
規模
2020年全球醫療器械行業TOP5細分賽道分別為IVD、心血管、影像診斷、骨科和眼科,其中眼科醫療器械占比達到7%,但在我國眼科醫療器械的市占比僅2%。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加深、眼科患病率居高不下,眼科治療需求急劇增加,眼科市場空間巨大。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1年我國眼科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將達到155億元,眼科耗材占比最大,達到44.5%,其次分別為眼科治療設備(34.8%)、眼科診斷設備(15.5%)、眼科技術服務(5.2%)。未來五年,眼科醫療器械將維持17%的復合增長率,預計2025年規模達到283億元,2026-2030年市場將維持12%的增速,預計2030年規模接近500億元。
圖2:2016-2030年我國眼科醫療器械市場規模(不含隱形眼鏡及其護理液)
來源:火石創造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三
行業
趨勢
人工晶體率先開啟集采,國產替代加速進行中。2019年7月,安徽省以公立醫療機構采購聯合體為主體,聯合對眼科高值耗材進行帶量采購,率先在全國拉開人工晶體的帶量采購序幕,博士倫、眼力健、深圳新產業、愛博諾得4家企業中標,總體平均降價20.5%,國產品類平均降價18.1%,進口品類平均降價20.9%,預計可實現年節約資金0.29億元,之后京津冀3+N、上海、江蘇、福建、廣東等省市持續跟進,愛博諾德、祥樂醫療、無錫蕾明康視、杭州協合醫療、河南宇宙、世紀康泰等國產企業多次中標,隨著人工晶體集采常態化,將加速人工晶體市場滲透率,國產品牌市占率也將持續提升。
表3:全國人工晶狀體帶量采購情況
來源:火石創造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投融資市場持續火熱,高端眼科產品備受青睞。據統計,2021年眼科賽道約40家企業獲得融資,總吸金額超80億人民幣,刷新眼科賽道融資的歷史紀錄,且90%融資事件集中在眼科藥械企業。從眼科器械融資事件看,主要集中在眼科高端醫療設備和高值耗材領域,斯爾頓科技、艾康特、視微影像、圖湃醫療、犀燃醫療、致遠慧圖、比格威醫療等企業的融資額大多超過億元人民幣,其中視微影像、圖湃醫療、艾康特等企業更是在一年內完成兩次融資,成為資本的寵兒。2022年開年,證鴻科技、博視醫療等OCT光學影像技術研發商也完成新一輪融資,高端眼科產品領域將成為資本追逐的香餑餑。
表4:2021年國內眼科器械投融資事件
來源:火石創造產業數據中心
AI技術深度賦能醫療影像行業,眼科器械開啟人工智能時代。2020年8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同時批準了深圳硅基智能和上海鷹瞳醫療兩家企業基于深度學習算法開發的創新產品“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眼底圖像輔助診斷軟件”,隨后致遠慧圖、微醫的同類產品也獲批上市,正式開啟眼科器械的人工智能時代,AI眼科器械成為研發的熱門領域。如蘇州微清醫療攜手華為合作研發“全自動AI輔助眼底診斷系統”,可成功輸出毫秒級診斷結果,高效實現青光眼AI輔助診斷篩查、評估;比格威醫療已推出有雙模態眼科影像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MIAS和全自動人工智能OCT BV1000,其“OCT影像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也在積極推進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未來這些AI眼科器械將更好的輔助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青光眼、白內障等眼科常見疾病的篩查和診斷工作。
表5:全國獲批的眼科AI醫療器械產品
來源:火石創造根據公開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