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回應社會對新冠疫苗是否會引發白血病的強烈關切,國務院疫情發布會借由專家之口公開了一些數據。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感染病醫學部主任王福生介紹:
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前的2018年和2019年,我國因白血病住院次數占比分別為0.15%和0.14%,而疫情發生以后的2020年和2021年兩年,其住院次數占比均是0.13%。
嗯,專家介紹了白血病的占比,好像基本沒有變化,那具體數量到底是多少呢?其實是可以基于比例數據反推出來的。我在中國政府網查閱了近幾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拿到了全國每年住院總人(次)數的數據。經計算得知:
2018年至2021年,我國白血病患者住院次數分別為38.18萬、37.23萬、29.92萬、32.14萬。
也就是說,疫情之后,白血病患者住院次數不僅沒有增長,反而大幅降低。其中2020年相比2019年一下少了7萬多人,降幅19.63%,2021年也比疫情之前少了5萬多人,降幅13.67%。(注:因公布的占比數據僅精確至小數點后2位,計算結果可能與實際數據有少許誤差,不影響變化趨勢)
這個數據變化的趨勢引發了我強烈的好奇心,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總不可能是接種新冠疫苗也順帶預防了白血病的發生吧……
看來還得去更仔細地去分析數據,找出隱藏的原因。于是我仔仔細細地查閱了這些公報,發現了一組讓我更加震撼的數據:
2020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入院人數23013萬人,比2019年減少了3583萬人(下降13.5%)。
2021年,入院人數略有回升,達到了24726萬人次,但相比2019年還是少了1870萬人。
大家都知道,隨著中國老齡人口越來越多,群眾生病就診意識越來越強,醫院建設投入逐年增加,每年生病需要門診或住院的人數是會越來越多的。入院人數減少,其中必有蹊蹺。
很多人,包括我在內,可能第一反應都是想,肯定是受疫情影響嘛。但我們得出一個結論不能憑空想象,還是得基于證據做仔細的分析。
從公報數據可以看到,這些年我國醫護人員的數量和醫院床位數的變化,一直都是在穩步增長的,年均增長率在4到5個點的樣子。醫護人員的數量也在增加,基本上每年新增50多萬。
也就是說,我國的衛生資源是越來越多,越來越強,總體來說,入院病人減少并不是因為醫院住不下。
如果不是醫療資源不夠的問題,那有沒有可能是患者就診的比例發生了變化呢?比如原本一些應該住院治療的患者怕住院不安全改成了門診看?。?/span>
從數據可以看出來,也不是這個原因。因為2020年和2021年,全國醫療機構總體的接診量相比疫情之前也呈現了同樣的下滑趨勢:
整個2020年,全國人看病的次數77.4億人次,相比2019年的87.2億減少了差不多10億。2021年這個數字略有回升,但還是比2019年低了3億。
也就是說,住院病人的減少并沒有對應門診病人的增加,因為門診病人也大幅減少了。另外,也不是因為2020年不方便住院的病人推遲到了2021年住院,因為2021年的診療總量并沒有因為一整年的積壓而井噴,反而還比疫情之前少了。
簡而言之,不是就診結構的變化,也不是就診時間的延遲,就是看病的人減少了。
我想這是有一定可能的,戴口罩、講衛生、少流動,肯定會有一些流行病發病率降低,但絕不可能一年減少10億次生病事件那么夸張。
排除了以上所有的可能性,那真正的原因也就只剩下一個了:
2020年,全國有超過4500萬人次本來應該住院的患者,因為這個原因,沒有住進醫院。2021年,全國有超過3800萬人次本來應該住院的患者,因為這個原因,沒能住進醫院。(注:上述兩個數據為基本常識公眾號估測,已包含每年約1000萬的自然增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