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要求
緊密結合人工關節采購、配送、使用及伴隨服務特點,發揮醫保基金戰略性購買作用,加強政策協同,充分利用集采平臺掛網、醫保基金預付、醫保支付政策、醫療服務價格調整、醫療機構激勵約束等措施,推動人工關節集采中選結果平穩實施,實現人民群眾得實惠、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有激勵、醫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規范產品掛網工作和價格
人工關節集采中選產品(以下簡稱“中選產品”)按“含伴隨服務費”和“不含伴隨服務費”的中選價格在各省級醫藥集中采購平臺掛網,配送、手術專用工具等相關費用包含在中選價格內。伴隨服務包括提供合規的“跟臺”服務、協助組裝工具、必要的工具使用指導、手術操作培訓等,應嚴格限制非手術人員進入手術室。醫療機構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是否需要企業提供伴隨服務,并按相應的價格支付。公立醫療機構(含軍隊醫療機構,下同)統一按含伴隨服務費的中選價格零差率收費,非專用的動力工具、相關工具的清洗消毒由醫療機構承擔,相關費用包含在醫療服務費用中。醫療機構和第三方機構不得在進院、庫存等環節向中選企業收取附加費用。
如何定義非專用工具,術中通用動力工具以后誰負責提供、耗材磨損換新誰來處理?大醫院臨床專家手術量大,話語權重也許可以經銷商免費提供,小醫院怎么辦?建議經銷商和醫院溝通讓醫院定期買耗材,畢竟醫院可以從動力使用治療費中出。
非中選人工關節產品中包含中選產品部件的,按該部件的中選價格掛網,其他部件可結合實際交易價格合理設定掛網價格高線,對超出價格高線的產品,掛網時予以一定限制,引導相關企業逐步將價格調整至合理水平。如非中選人工關節產品各部件均由中選產品不同部件組成,則總價不高于該企業同類別中選產品價格。半髖假體和單髁假體產品,可參考全套髖關節和全套膝關節產品的中選價格,按照性能與價格相匹配的原則進行掛網。
半髖假體和單髁假體產品將以省為單位進行全套限價,本來是可期的利益點也被堵死,就看各省出手有多狠了。在大政策面前,廠家和經銷商真得很渺小,一紙文件可以讓你的“股票”紅翻綠。
各地醫保部門要及時組織醫療機構與中選企業簽訂采購協議。各統籌地區要根據中選產品的中選價格、各醫療機構與企業協議約定的采購產品及數量,及時測算協議采購金額。在醫保基金總額預算管理基礎上,建立預付機制,在醫療機構與中選企業簽訂采購協議后,醫保基金按不低于年度協議采購金額的30%預付給醫療機構。醫療機構要及時與企業結清貨款,結清時間不超過使用耗材的次月底。醫保經辦機構要及時與醫療機構結算,及時撥付醫保基金。在落實醫療機構貨款支付主體責任的前提下,鼓勵醫保基金與醫藥企業直接結算。
這一條算是利好,就看能否執行到位,耗材結清時間不超過使用耗材的次月底。這個月做下個月回款,有些醫院后期還會通過發票來卡回款或是通過網采平臺來卡回款。
做好醫保支付政策銜接
非中選產品后期基本上協議量完成后也難做了,醫保支付慢慢堵死了。再厲害的話術醫生,推銷國采中標外的非獨家產品就會面臨名譽影響。江蘇曾經出現過主任推銷帶量外的幾千塊的支架,病人直接找醫院和媒體反應情況,為什么有幾百不用要用幾千的。
落實結余留用政策并統籌醫療服務價格調整
各省級醫保部門要按《關于開展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和使用的指導意見》(醫保發〔2021〕31號)要求,參照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醫保資金結余留用有關做法,指導統籌地區完善醫保資金結余留用規則。開展DRG/DIP方式付費的地區,首年不調整相應DRG/DIP組的權重分值,后續調整要統籌考慮人力成本、耗材成本等變化,科學合理上調或下調。各項激勵要做好銜接,避免重復,各地要指導醫療機構完善落實結余留用內部考核辦法,將激勵政策傳導至醫務人員,鼓勵合理、規范、優先使用中選產品。
按照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2022年經評估符合條件觸發調價的地區,調價總量可向人工關節置換相關手術項目傾斜。置換關節的跨省患者占比大、“人工關節置換術”等核心項目價格明顯低于全國中位價格和周邊省份價格的地區,可專項調整相關項目價格。公立醫療機構采用“手術機器人”等智能化系統輔助手術操作的,堅持勞務價值和設備貢獻相平衡、收費與功能相匹配的原則,按照智能化系統的實際功能,以“人工關節置換術”項目價格為基礎上浮一定比例加收,不單獨設立收費項目。
手術機器人被譽為后集采時代的秘密武器,為廠家利益增長保駕護航。此次發文把開機使用費一下子打入谷底,“人工關節置換術”項目價格以江蘇為例最貴部位不到2000,估計價格上浮過不了3000,不再單獨設立收費項。也就是說一臺手術用了機器人只能收一次費用。而手術機器人配套使用的工具包和耗材,則未被提及。某國產手術機器人研發企業高管感慨:“耗材沒列入,算是最大的勝利。”
此前,冠脈支架集采后,價格更高、暫未被廣泛納入集采的藥物球囊和可降解支架等,在多地的用量出現激增。國家醫保局在人工關節集采配套措施文件中,明確關節手術機器人的收費原則,或許是預防關節手術機器人成為下一個“藥物球囊”。未來誰能把關節手術機器人整個結構、材料簡化優化下來,做到醫院能接受的價格,才算是行業的龍頭顛覆者。
確保中選產品穩定供應
各地要壓實中選企業和配送企業供應配送責任,加強供需雙方對接,嚴格落實由中選企業自主選擇中選產品配送企業開展配送,并協調中選企業、配送企業與醫療機構建立配送關系。中選企業、配送企業要按醫療機構需求及時配送中選產品、提供手術專用工具和伴隨服務,保障臨床使用。
規范醫療機構采購和使用行為
監督落實
各地要密切監測中選企業履約情況,包括產品供應、配送、專用工具以及伴隨服務提供情況,將不能良好履約和因商業賄賂等違法行為受到處罰的中選企業納入醫藥價格和招采信用評價記錄,并根據嚴重程度予以相應懲戒。要按照“每月監測、年度考核”的要求,對醫保基金撥付及時性和醫療機構執行協議采購量進度和回款情況開展監測和督導。將醫療機構執行采購協議情況納入公立醫療機構考核和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績效考核,考核結果與集采結余留用資金及下一年度醫保費用額度掛鉤。
各地要深刻認識國家組織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和使用的重要意義,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好相關配套措施,平穩推進集采結果落地實施。要加強采購和使用數據互聯互通,實時共享。各地執行中如遇重大問題,要及時向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報告。
人工關節集采中選結果逐步落地,兩部委辦出臺的關節帶量采購和使用配套措施的意見將給各省落地執行提供了操作方案,進一步保障中選結果的平穩實施。據相關消息,多地醫保局就在等這一文件的出臺來制定本省的相關實施細則。
隨著集采制度化常態化,相關政策推進,國內大部分人工關節類產品將完成價格調整,壓縮過去經銷模式中虛高的利潤空間,但生產廠商有望保持合理的利潤空間,有利于規范人工關節采購和使用行為,改善行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