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藥械采購中心公布首批《浙江省醫用耗材集中采購產品動態調整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掛網產品及相關事項。
《方案》顯示,首批浙江省醫用耗材集中采購掛網產品共有5367款,另有7款產品退出。
耗材采購有進有出
進口、國產旗鼓相當
從掛網產品分類來看,涉及四大類產品,包括:周圍血管介入類、心臟(冠狀動脈)介入類、電生理類、心臟起搏器類。其中,周圍血管介入類產品最多,占比73%。
從掛網產品產地來看,進口耗材與國產耗材數量占比基本持平。進口耗材主要來自波科國際醫療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強生(上海)醫療器材有限公司、雅培醫療用品(上海)有限公司、美敦力(上海)管理有限公司、凱德諾醫療器械(武漢)有限公司等生產企業或代理商,其中波科、雅培、史賽克等企業的產品數量較多。
首批退出平臺的產品有7款,包括3款進口產品和4款國產產品。產品涉及微導管、壓力導絲、植入式心臟起搏器電極、冠狀動脈預裝帶膜支架、一次性使用血管內球囊擴張導管等,分別來自雅培、樂普、恒昌弘業、美中雙和四家公司。
今年2月發布的《浙江省醫用耗材集中采購產品動態調整改革方案》提出,要建立集中采購產品換代、增補機制,對平臺內在線交易產品,建立市場化退出機制,通過開展帶量采購、實行同類醫保編碼醫用耗材競價等多種方式予以退出。現在公示的掛網耗材有進有出,可謂真正實現了該方案的落地。
浙江省通過對醫用耗材集中采購實施動態調整,既豐富了集中采購產品品種,也建立了競爭性機制,實現耗材產品有進有出,滿足企業的訴求,提高在線交易產品的有效性,為降低虛高耗材價格提供降價機制。
不止于耗材
器械集采產品覆蓋范圍或將擴大
2020年國家組織了冠脈支架帶量采購;今年4月,國家衛健委提出加大醫療器械的集中采購。地方層面醫療器械的集采也在加速推進,江蘇、山東、浙江等多地已開展了耗材集采,以省際聯盟、省級、地市聯盟、地市級集中招標的方式出現,集中采購的產品已涉及心血管、骨科、眼科等領域的高值耗材,以及輸液器、留置針、注射器等低值耗材。
業界普遍認為,醫療器械的集采還主要停留在醫用耗材類。從浙江省醫用耗材集中采購產品類目也能看出,仍然是側重集中采購用量較大、臨床使用較成熟、分類目錄清晰的耗材品類。
但值得注意的是,日前安徽等地出臺的相關規定、舉措,正在打破這一狀況,集采的器械產品覆蓋面有望越來越廣。
7月30日,安徽醫保局發布《關于開展2021年度全省乙類大型醫療器械創新網集中采購工作的通知》,稱安徽省公立醫療機構計劃2021年采購的乙類大型醫療器械創新網均應參加省級集中采購。
據悉,安徽省開展大型醫療器械創新網集中采購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效。2020年度該省公立醫療機構乙類醫療器械創新網報名集中采購70臺設備,截至今年6月底,已完成1.5T磁共振(11臺)、3.0T磁共振(20臺)、64排CT(3臺)、直線加速器(10臺)、骨科手術導航系統(1臺)等8個包45臺設備開標評標工作。設備集中采購帶來的降價明顯,如1.5T磁共振第2包蘇州朗潤中標單價297萬元,全國集采1.5T磁共振首次跌破300萬元;3.0T磁共振第2包GE公司750萬中標單價從2018年度的896萬下降至587萬元,全國集采3.0T磁共振首次跌破600萬元。
集采是把雙刃劍
降價之外應實現更多價值
按照現行規定,對納入集中采購目錄的高值醫用耗材,可以實行公開招標、邀請招標和其他合規方式進行采購。各省(區、市)可結合實際情況確定集中采購方式,探索推進帶量采購、量價掛鉤的購銷模式。
毋庸置疑,高值耗材集采與藥品集采有著類似的邏輯,即:壓低虛高價格、擠壓流通環節水分。對于技術成熟度高、差異化小、市場競爭者多的耗材面對集中帶量采購時,常會出現激進降價換市場份額的情況。但對于技術含量高、參與者少的產品仍有較大的自主權,能憑借良好的競爭格局取得較高收益。而且企業營銷成本也會有所減省。通過集中交易,企業獲得了規模化訂單,不需要逐個醫院“公關”,減少了流通環節,促銷、流通等費用大幅降低。
醫用耗材集采就像一把雙刃劍,壓縮了部分企業的利潤,但也促使企業之間回歸到以質量、技術、臨床療效等為中心的良性市場競爭軌道,助推整個行業更高水平、高質量向前發展。
可以預見,未來擁有自主創新能力、業務多元化布局,或是單一產品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在差異化競爭中具有明顯優勢的企業有望在行業洗牌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