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的診斷和治療中風患者,是當今醫學界的一大難題,因為治療每延遲1小時,大腦就會老化3.6年!同時還伴隨著極高的死亡和殘疾風險。目前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療的DTN(從入院到治療)目標時間為30分鐘或更短,并且對于大血管閉塞患者,快速升級至血管介入治療。
這一流程還能更快嗎??
飛利浦開創了一種新流程,繞過卒中中心的診斷性CT或MR掃描,直接將患者送進血管顯影系統中,實現對中風患者的快速分診,減少患者的移動,加快對早期窗口患者(中風發作后不到 6 小時)的中風治療。這套流程被稱為--Direct to Angio Suite (DTAS)。而這套流程到底有多快?近日啟動的一項大型實驗WE-TRUST或許將告訴你答案!?
WE-TRUST全球大型卒中研究已啟動?
2021年7月7日飛利浦宣布首位患者參加WE-TRUST全球多中心卒中研究。同日飛利浦宣布與NICO.LAB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將該公司開發的“StrokeViewer”AI中風分類和管理解決方案納入到DTAS中,進一步加強中風護理途中的信息交互。
WE-TRUST是第一個全面評估DTAS流程的全球多中心大型隨機對照試驗。將在美國、巴西、阿根廷、荷蘭、法國、德國、西班牙和土耳其招募 560 多名患者,在 15 個卒中中心比較 DTAS(直接在血管顯影系統中診療)與傳統工作流程(先在CT 或 MRI 中診斷再在血管顯影系統中治療)對中風患者愈后的影響,該試驗預計將于2023年完成。?
飛利浦影像引導治療首席醫療官Atul Gupta博士說“WE-TRUST研究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它建立在飛利浦在圖像引導治療領域的領先地位和我們強大的全球臨床合作伙伴網上。它增加了我們進一步優化中風工作流程、消除快速、果斷治療的障礙并改善中風結果的堅定承諾。”??
DTAS到底做了哪些優化?下面來為大家展開介紹。?
腦卒中日益嚴峻,影像診斷分秒必爭?
在全球范圍內,四分之一的 25 歲以上成年人會在其一生中遭受腦卒中。腦卒中又稱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未經治療的大腦中動脈卒中會導致每分鐘丟失1-9百萬個神經元,這意味著每延遲1分鐘則少活1-8天健康的生活。?
調查顯示,城鄉合計腦卒中已成為我國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國成年人殘疾的首要原因。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7)數據顯示,我國40歲以上人群現患和曾患腦卒中人數為1242萬且年增長速率達8.7%。近二十年的監測結果顯示,我國腦卒中年死亡人數逾200萬,死亡/殘疾率33.4%-44.6%。?
影像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生物標志物,它所提供的病情變化信息對于精準診斷、調整制定治療方案和療效評估都尤為重要。如果影像檢查時間足夠長,我們就可能得到更多的影像信息,但患者卒中發作尤其是急性卒中患者,影像檢查時間一般只有10-15分鐘。目前,美國心臟協會/美國卒中協會指南倡導從急診就診到開始溶栓應爭取在60分鐘內完成。
目前傳統的中風診治流程包含CT平掃、CT/MR進一步檢查、診斷、治療幾個階段,影像檢查占據了很多的寶貴時間,患者還需在檢查室、手術室中進行轉移。
飛利浦SmartCT,助力實現快速分診?
在DTAS中使用了錐形束CT (CBCT)對患者進行分類確診,隨后直接在血管造影系統中展開治療。
錐形束 CT (CBCT)是計算機斷層掃描 (CT) 的一種變體,特別用于牙科和四肢成像,它與傳統CT的不同之處在于它使用錐形X射線束和二維探測器,而不是扇形X射線束和一維探測器,它能減少檢查時間,減少患者的運動偽影,提高X射線管的效率。此次用到錐形束CT軟件--飛利浦SmartCT應用軟件于2021年4月6日獲得 FDA 510(k) 許可,它包括用于血管造影、神經病學、軟組織成像和導絲/導管導航的軟件應用程序搭載在飛利浦圖像引導治療系統 Azurion 中。?
如果說飛利浦SmartCT完成了分類和確診的無縫銜接,那么Azurion治療系統則是實現了治療團隊的無縫對接。
Azurion,強大緊湊的系統
飛利浦Azurion 7 B20醫用血管造影X射線系統是領先的介入手術系統,含一個20英寸和一個15英寸的平板探測器。貼合的FD20/15探測器設計能將15英寸探測器放置在靠近患者頭部的位置,從而獲得高質量圖像。該系列還包括智能放射劑量控制。它X線成像技術可為各種臨床手術提供清晰成像,在低X線劑量水平下為各種體型的患者提供良好的可視性。
該系統專門設計用于節省干預期的時間。在檢查和控制室的實時圖像上可以看到一個大鼠標指針,達成清晰的雙向通信,這消除了臨床醫生離開無菌區域并進入相鄰控制室的需要,幫助所有團隊成員之間進行交流。醫療團隊可以在控制室和檢查室進行所有診療活動,而不會互相干擾。因此,在進行透視/曝光操作期間,控制室內的工作人員還可以查看患者先前的影像、準備下一個檢查或完成對另一位患者的檢查報告。
StrokeViewer軟件,進一步優化了診療流程
中風護理公司NICO.LAB成立于2015年,拆分自阿姆斯特丹大學醫療中心,是一個由研究人員、開發人員和經驗豐富的醫學專家組成的國際團隊。它所開發的StrokeViewer軟件使用AI分析CT掃描數據,并自動檢測大血管閉塞 (LVO)及其位置,并與中風中心(普通放射科醫師和神經科醫師)和干預中心(中風神經科醫師、介入神經科醫師和放射科醫師)的醫生共享此分析結果,減少溝通成本,讓醫生隨時隨地及時的看到患者的影像信息,提前做出預判。
專注系統優化,惠及更多患者?
系統性的優化中風診療流程具有很大的價值。?
2018年飛利浦就和長海醫院通過聯合創新,共同開發了急性卒中DTN(入院到溶栓)時間分析系統和急性卒中專病數據庫,并進一步運用云平臺技術,將其建設成了支持科研和管理的多中心云平臺的急性卒中專病數據平臺。打造覆蓋上海市東北部的"60分鐘腦卒中黃金救治圈。
“2021年中國腦卒中大會暨第十一屆全國心腦血管病論壇”期間,飛利浦與北京腦血管病產業創新戰略聯盟、中國腦血管病專科聯盟正式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卒中防治適宜技術的培訓與推廣、推動臨床科研及技術創新等方面開展更深入的合作。
通過構建無縫互聯的臨床路徑,為腦卒中防治工作提供卒中信息化支撐,讓科技惠及更多卒中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