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投資案例來看,藍馳創投不是追風者,反而更像發掘風向者。
?
2012年,互聯網醫療熱潮未至時,藍馳創投便投資春雨醫生;2017年,藍馳創投押注水滴公司,提前布局創新醫療支付;2020年,藍馳創投早期投資的百科名醫被字節跳動以數億元收購,收獲頗豐。可以看到,藍馳創投往往能提前嗅到風口,更早的發現行業非共識的機會,并以精準眼光獲得豐厚利潤。
?
目前,藍馳創投在中國管理多支美元/人民幣雙幣基金,管理資產規模超過100億元人民幣,已退出金額超60億元。
?
近兩年,關于醫療行業的國家政策密集出臺,醫療領域的創新模式與創新技術層出不窮,不斷有新的資本力量加碼醫療。多種因素影響下,中國醫療行業隨之發生巨大變化。
?
中國醫療行業劇變,“風向發掘者”藍馳創投看到了哪些新趨勢?看好哪些細分賽道?看重怎樣的創業團隊??本篇專訪中,藍馳創投管理合伙人朱天宇將一一揭曉。
?
創業者不可忽視的要素:撬動市場的支付方
?
經濟學下屬有一專業學科被稱為醫療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強調供給與需求,而醫療經濟學的模型則包含供給、需求、支付方。由此可見,支付方在醫療領域的重要作用。
?
與消費零售業通常僅有供給方與需求方不同,醫療行業包含的角色更加多元,如供給方(研發生產企業)、服務交付方(醫生與醫院)、支付方、受益方(患者)。其中,支付方包括醫保、商保、自費、特定環境下的藥企、械企等。
?
朱天宇表示:“醫療行業的一大特殊之處便在于其具有不同的支付方,且每一支付方均有其獨特的需求。從這些支付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就是藍馳創投定義的支付方視角。”
?
自2012年投資了春雨醫生后,藍馳創投開始接觸數字醫療服務,并先后投資了互聯網醫療企業杏樹林、慢病診療公司朔茂科技等企業。在與這些創業公司共同摸索、理解中國醫療市場的過程中,藍馳創投發現:在醫療服務市場,有價值的或者成長性更好的企業,必然要關注支付方視角;若不關注支付方視角,創業者難以真正撬動市場。
?
具體而言,創業者在構造商業模式、設計產品形態、探索服務模式時需要考慮各支付方的需求,并在提供服務或產品時解決支付方的一部分需求。除支付方外,創業者還需考慮上游供應鏈、服務提供方、終端服務對象等利益相關方。
?
另外,支付方視角對投資機構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投資機構可根據支付方視角判斷、篩選、投資更有價值、更有成長性的企業。因此,藍馳創投基于這一視角觀察醫療行業,并看到了醫療行業的變化、機會及發展趨勢。
?
醫療行業劇變:醫療服務價值凸顯,商業健康險將成重要支付方
?
醫保作為中國醫療行業的最大支付方,是推動醫療行業變革的核心要素。
?
2018年,醫保支出增速為22.08%,醫保收入增速為17.61%,醫保支出增速第一次超過了醫保收入增速,若不做出改變,醫保支出資金將在2023年超過醫保收入資金,醫保資金運行開始收不抵支。
?
?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醫保局于2018年5月正式掛牌辦公。此前,醫保資金分散在四個部門監管,國家醫保局成立后統籌整合醫保基金,并進行精細化管理和調控。另外,國家醫保局還通過醫保這個超級支付方推動行業變革。
?
醫療服務價值凸顯
?
自成立以來,國家醫保局發布多個影響行業的重磅政策,如“4+7”帶量采購試點、藥品集采常態化、高值耗材集采,均是影響藥企及械企的發展路線與戰略布局的重要政策。
?
朱天宇告訴動脈網:“本次醫療改革的一個重點是整治藥品的價值。過去,醫療診治的價值被忽略,藥品的價值被放大,這也導致以藥養醫,行業發展畸形。例如,此前醫療領域的創業公司或上市公司大多專注于藥品、器械或耗材,而醫療服務的價值尚未真正釋放,醫療服務市場的潛力未被深度發掘。”
?
如今,通過藥品集采常態化,藥品的價值將回歸正常,而醫療服務的價值將真正釋放。醫生、醫院均需考慮如何提升醫療服務質量,而政策、行業、市場則必須考慮醫療服務的真正價值并為其付費。其中,醫療服務不僅指院內的咨詢、掛號、手術,也包含院外的隨訪、健康管理等。“也就是說,包括健康管理在內的醫療服務領域,即將迎來更大、更多的發展機會。這也是藍馳創投強調支付方視角下高質量高效率服務供給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服務是關鍵詞,我們相信醫療健康服務將是一個更大的市場。”朱天宇補充道。
?
醫療服務價值的釋放,必然引起醫生工資結構的調整,這也將一舉打破“以藥養醫”困局,使醫生真正能夠憑借醫療服務獲得合理收入。
?
創新支付方的機會
?
目前,國家醫保局正進行DRG付費、DIP付費試點。DRG付費與DIP付費更強調醫院的精細化管理與成本管控,并規范疾病的治療費用。在DRG付費、DIP付費背景下,醫療機構需要控制費用支出,確保自身盈利。對于企業或機構而言,控制費用通常有兩個手段:一是降低成本,二是提高效率。而醫療行業基于其特殊性,還有第三種方式:提高醫療服務質量,降低后期并發癥風險,從而減少支出。因此,下一階段,高效率高質量的醫療健康服務將有重大發展機會。
?
除了通過集中采購、DRG付費、DIP付費“節流”,國家醫保局還通過“開源”緩解醫保基金壓力:即引入新的支付方,鼓勵商業健康險的發展。
?
以往,我國用于醫療的支出中,醫保占比最高,自費其次,商業健康險最低。這導致我國醫保基金存在穿底風險,也使我國很多低收入群體因病返貧。事實上,商業健康險的作用是撫平風險波動,但此前,其發揮的作用較為有限。基于此,國家從政策、法規、產業等方面推動商業健康險的發展,使其真正發揮作用。
?
新醫改之前,醫療服務一直缺少互利共贏的采購方,而當商業健康險作為一個新的支付方發展并普及后,有望像國外保險機構一樣采購高效率高質量的醫療服務,推動醫療藥品、醫療器械的創新發展,從而降低其費用支出。另外,商業健康險作為采購方將推動醫療服務行業的發展,而醫療服務行業也將通過提高醫療服務效率與質量從側面降低商業健康險的支出,形成正向循環式共贏。
?
基于對創新支付方及支付方視角的重視,藍馳創投在2016年接觸水滴公司時便看好其發展潛力。因此,2017年,藍馳創投領投了水滴公司的A輪融資,并在后期持續加碼,成為水滴公司的A、B輪投資方。
?
在藍馳投資的早期,水滴公司的業務主要為:從事網絡籌款業務的“水滴籌”和從事網絡互助業務的“水滴互助”。“互助保險作為保險的一種形態早已存在。但過去,難以推廣的信任與較少的同質性風險使得互助保險很難擴大規模。然而,當創業公司嘗試在互聯網上推廣互助模式時,新的信息鏈接渠道則帶來了新的可能性。”朱天宇透露。比如水滴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就有可能形成一種創新的模式,賦能已有的支付方,進而有可能聯動醫療服務供給,形成良性循環。
?
如今,水滴公司已經發展形成了兩大業務板塊,分別是保險保障和醫療健康。其中,保險保障板塊包括水滴互助、水滴籌、水滴保險商城等業務線;醫療健康板塊包括水滴健康和水滴好藥付等業務線。
?
目前,水滴公司在醫療健康板塊所開設的業務都處于發展初期。但其分別開展的水滴好藥付、水滴健康以及保險保障生態內的水滴保險商城等業務,分別對應了健康管理閉環中的:創新支付和藥品、互聯網醫療、保險四大要素。“未來,如果水滴將各平臺的接口打通,就能打造‘保險+醫+藥+創新支付’的一站式健康服務管理平臺,成為中國版的聯合健康(United Health)。”朱天宇認為。
?
綜合來看,集中采購、醫保控費、商業健康險創新等因素催動著醫療行業加速變革,而變革中的市場往往會淘汰一批不符合時代潮流的企業,同樣也會孕育一批偉大的、創新的企業。
?
黃金賽道:創新模式滿足臨床痛點,醫療服務的增量創新價值
?
那么,變革中的醫療行業,哪些細分賽道更有機會?
?
在藍馳創投看來,以創新模式或創新技術解決目前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的細分行業和企業將迎來發展契機。
?
針對醫療可及性問題,遠程醫療、互聯網醫療、可穿戴設備等領域將有較大機會;針對醫療支付問題,商業健康險、保險科技等領域將快速發展;當醫療支付問題逐漸緩解后,康復、養老、護理、慢病管理、健康管理等暫時缺少支付方的領域將發生顛覆性變化。
?
另外,能夠提高效率、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的創新技術也將極大的應用,如提升信息溝通、隨訪管理效率的數字技術、提升成功率及降低風險的手術機器人、提升康復效果的外骨骼機器人等。
?
藍馳創投也十分看好可穿戴設備領域。朱天宇表示:“可穿戴設備將依托記錄的生物特征數據形成服務閉環:通過監測數據幫助醫生更清晰準確地了解患者身體情況的變化,并更好地制定個性化解決方案,從而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同時,其他參與方也可通過監測數據更好地為用戶提供服務。”
?
例如,藍馳創投此前投資的某智能牙刷項目,旗下智能牙刷不僅用于用戶刷牙,還可記錄用戶的刷牙動作、力度、次數、持續時間,并判斷用戶是否有刷牙習慣。這些口腔衛生習慣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用戶未來的口腔健康情況,并決定用戶在口腔治療上的預期費用。基于這些數據,該企業與保險公司洽談合作,能夠為保險公司設計保險服務包。
?
如何投資:三角模型評估項目,看好跨界團隊能力
?
回歸到實際操作中,藍馳創投如何尋找優質企業?看好哪些項目和團隊?
?
朱天宇指出:“藍馳創投在篩選項目時也會分類賽道,但是在最終生成結論時,我們會從需求、供給、支付方三方面評估項目。醫療行業風潮涌動,變化很大,機會也很多,但歸根結底,解決需求方、供給方或支付方問題的企業才更有成長潛力。”
?
從供給方看,創業團隊是否能通過技術創新或模式創新來提升健康服務質量。從需求方看,創業團隊是否能為受眾提供體驗更好的服務。從支付方看,創始人是否能意識到新的支付方參與的可能性?
?
以水滴公司為例,創始人沈鵬和團隊恰恰綜合了這幾個維度。“沈鵬及其團隊正是看清楚了市場需求,通過全新的鏈接方式,以創新賦能支付方切入健康服務領域,從而滿足更大規模人群的健康服務需求。”
?
因此,藍馳創投希望合作的項目需包含以下特點:創業者能夠清晰地看到本質問題,并提供針對支付方、供給方或需求方痛點的解決方案;創業者對其發展路徑有清晰地認識;其解決方案足夠高效且指向更高的天花板。
?
“許多創新項目的模式是跨界的,傳統分類方式難以對其進行界定,藍馳創投喜歡的恰恰是此類創新項目。跨界的團隊往往擁有更廣闊的視野,多維度的能力基因更有可能在醫療服務行業建功立業。”朱天宇表示,“其他機構不愿意花時間去了解或不理解的時候,我們更愿意花時間深入交流。創新都是在跨界時產生的。”
?
也許正是這種深入了解創新項目的態度,使藍馳創投往往能提前發掘風口。
?
藍馳創投認為,醫療服務行業必將誕生至少一個超級巨頭,而這一巨頭也必須像美團、字節等企業一樣具備高效組織能力、依托大規模信息化工具連接或交付高質量、高效率服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