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3月5日)9時,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中,涉及醫療健康行業的內容匯總如下:
在2020作回顧中,李克強首先回顧了抗疫歷程,工作報告中指出:在艱辛的抗疫歷程中,黨中央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各方面持續努力,不斷鞏固防控成果。我們針對疫情形勢變化,及時調整防控策略,健全常態化防控機制,有效處置局部地區聚集性疫情,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創造必要條件。總而而言,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同時,加大了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力度,提升大規模核酸檢測能力,新冠肺炎患者治療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嚴格了食品藥品疫苗監管。
李克強在工作報告中提出,衛生等領域發展取得新成就,醫療衛生事業加快發展,根據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右上角二維碼的掃碼內容,2020《政府工作報告》量化任務完成情況顯示,在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方面,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增加30元,2020年6月,財政部、醫保局、稅務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各地2020年城鄉居民醫保人均補助標準新增30元,達到每人每年不低于550元,截止2020年12月底,各地人均補助水平均達到或超過國家標準,實現沒人每年不低于550元。
對于2021年的工作任務,李克強提出,推進衛生健康體系建設。持續推進健康中國行動,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深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創新醫防協同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處置和物資保障體系,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
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擴大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加強全科醫生和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提升縣級醫療服務能力,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堅持中西醫并重,實施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
支持社會辦醫,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規范發展。強化食品藥品疫苗監管。優化預約診療等便民措施,努力讓大病、急難病患者盡早得到治療。
居民醫保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分別再增加30元和5元,推動基本醫保省級統籌、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
建立健全門診共濟保障機制,逐步將門診費用納入統籌基金報銷,完善短缺藥品保供穩價機制,采取把更多慢性病、常見病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納入集中帶量采購等辦法,進一步明顯降低患者醫藥負擔。
在加強基本民生保障方面,提出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完善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促進醫養康養相結合,穩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
對于疫情防控,做好今年工作,要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常態化防控和局部應急處置有機結合,繼續毫不放松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抓好重點區域和關鍵環節防控,補上短板漏洞,嚴防出現聚集性疫情和散發病例傳播擴散,有序推進疫苗研制和免費接種,提高科學精準防控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