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診斷引領 IVD 快速發展,應用場景多樣化分子診斷是 IVD 領域發展最快的細分領域,2019 年國內市場規模達 132.1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 31.63%。分子診斷技術和應用場景多樣化,不同場景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擁有不同的判斷邏輯:NIPT:NGS 技術的發展典范,發展相對成熟,已進入市場認知較高、醫保支持覆蓋階段,滲透率繼續提升、產品升級換代為主要成長邏輯。貝瑞基因和華大基因寡頭壟斷,先發優勢顯著。預計 2025 年國內 NIPT 市場規模將達到約 100 億元。伴隨診斷:多種檢測手段并行,目前以 PCR 為主,NGS 是未來方向,在技術發展、新靶點和新靶向藥物發現、伴隨診斷產品納入醫保等驅動力下,檢測市場仍有量價齊升空間。代表企業包括艾德生物、燃石醫學、泛生子等。腫瘤早篩:“藍海”市場,理論市場空間大。從技術上來看,液體活檢發展是核心,從市場上來看,精準定位需求是關鍵。??腫瘤早篩是概念還是有前景?早篩的目標群體主要是健康人群,較腫瘤患者群體更具有群眾基礎;同時,腫瘤早篩成熟化產品尚未形成,早篩理論前景可期。我們認為能夠率先走出來的產品需要精準抓住需求點及診療路徑,如貝瑞基因 PreCar 肝癌早篩項目:1)精準定位需求:以潛在高危人群為主,相較于普通健康人群,具有更高意愿進行肝癌相關早篩。2)精準定位診療路徑:應用場景可拓展至醫院院內,不局限于體檢機構及一年一 次的體檢頻率。??PCR vs NGS:優勢互補,長期共存NGS 存在部分技術瓶頸尚未解決、成本較高、入院困難、醫保覆蓋范圍有限等諸多難題,對 PCR 市場份額的沖擊較小。從基因檢測數量看,PCR 能滿足現有檢測需求,NGS 適合高通量檢測需 求;PCR 和 NGS 在應用場景是重疊度較低,PCR 和 NGS 在不同細分領域“各領風騷”。因此我們認為,短中期來看,PCR 和 NGS 之間是優勢互補、相輔相成、共存發展而并非替代的關系,目前 PCR 仍將是主流的分子診斷平臺,NGS 是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投資建議與盈利預測考慮到分子診斷市場蓬勃發展、技術革新,我們給予行業推薦評級。重點推薦 PCR+NGS 雙布局的艾德生物、NIPT 現金流+肝癌早篩產品即將落地的貝瑞基因和專注婦幼檢測龍頭凱普生物,建議關注國內基因測序服務龍頭華大基因及關聯上游企業華大智造;腫瘤 NGS 檢測上市龍頭企業?燃石醫學、泛生子及擬上市世和基因、諾禾致源。?風險提示公司產品研發不及預期、政策風險、新冠疫情風險。
報告正文
華大基因成國產品牌翹楚,測序儀全球裝機量領先。目前獲 NMPA 批準上市的測序儀中,國產品牌中一半都是來自華大基因(包括其參股公司華大智造),其他二代測序儀大多數是通過海外產品的 OEM(貼牌)或者基于海外企業 的核心技術進行合作研發,產品價格還是受到國外企業的控制,比如達安基因的 DA Proton、貝瑞和康的 NextSeqCN500、安諾優達的 NextSeq550AR 等產品走的都是貼牌路線。從市占率看,Illumina(全球裝機 1.1 萬 臺)和賽默飛在國內市占率約 67%,華大智造國內市占率約 33%(全球裝機 1100 臺),其它國產測序儀未量產投放。國內 NGS 發展受制于檢測費用過高,國產化替代是關鍵。目前 NGS 在在腫瘤檢測領域的應用受制于費用過高,根 據思略特研究數據,2017 年國內腫瘤 NGS 基因檢測平均單次費用為 7500 元,遠高于 NIPT 檢測的 1000-2000 元 /次,這主要是由于上游測序儀仍由進口品牌壟斷,進口品牌擁有較高的話語權和定價權。華大智造雖然有潛力實現在測序儀領域的“突圍”,但仍需要經歷一段較長的市場培育期,而對于大多數不具有測序儀自主研發實力的本土 企業來說,需要更多來打破進口品牌的寡頭壟斷。只有當國產品牌在上游儀器端全面實現突破并掌握話語權,NGS 檢測成本才能不斷降低、可及性才能逐步提升,從而加快在國內醫院端的落地。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