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同性恋在线观看_亚洲天堂欧美在线_少妇搡BBBB搡BBB搡野外_天天干伊人_成年人黄色影片_欧美成人三级

醫療器械創新網

logo

距離創新創業大賽報名結束
48
16
37

會員登錄

用戶登錄 評委登錄
一周內自動登錄 建議在公共電腦上取消此選項
一周內自動登錄 建議在公共電腦上取消此選項
一周內自動登錄 建議在公共電腦上取消此選項
手機驗證碼登錄 還未賬號?立即注冊

會員注冊

已有賬號?
醫療器械創新網
醫療器械創新網

分子診斷行業深度報告:誰才是王者, PCR 還是 NGS?

日期:2020-10-03

分子診斷行業深度報告:誰才是王者, PCR 還是 NGS?


??分子診斷引領 IVD 快速發展,應用場景多樣化分子診斷是 IVD 領域發展最快的細分領域,2019 年國內市場規模達 132.1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 31.63%。分子診斷技術和應用場景多樣化,不同場景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擁有不同的判斷邏輯NIPT:NGS 技術的發展典范,發展相對成熟,已進入市場認知較高、醫保支持覆蓋階段,滲透率繼續提升、產品升級換代為主要成長邏輯貝瑞基因和華大基因寡頭壟斷,先發優勢顯著。預計 2025 年國內 NIPT 市場規模將達到約 100 億元。伴隨診斷:多種檢測手段并行,目前以 PCR 為主,NGS 是未來方向,在技術發展、新靶點和新靶向藥物發現、伴隨診斷產品納入醫保等驅動力下,檢測市場仍有量價齊升空間。代表企業包括艾德生物、燃石醫學、泛生子等。腫瘤早篩:“藍海”市場,理論市場空間大。從技術上來看,液體活檢發展是核心,從市場上來看,精準定位需求是關鍵??腫瘤早篩是概念還是有前景?早篩的目標群體主要是健康人群,較腫瘤患者群體更具有群眾基礎;同時,腫瘤早篩成熟化產品尚未形成,早篩理論前景可期。我們認為能夠率先走出來的產品需要精準抓住需求點及診療路徑,如貝瑞基因 PreCar 肝癌早篩項目:1)精準定位需求:以潛在高危人群為主,相較于普通健康人群,具有更高意愿進行肝癌相關早篩。2)精準定位診療路徑:應用場景可拓展至醫院院內,不局限于體檢機構及一年一 次的體檢頻率。??PCR vs NGS:優勢互補,長期共存NGS 存在部分技術瓶頸尚未解決、成本較高、入院困難、醫保覆蓋范圍有限等諸多難題,對 PCR 市場份額的沖擊較小。從基因檢測數量看,PCR 能滿足現有檢測需求,NGS 適合高通量檢測需 求;PCR 和 NGS 在應用場景是重疊度較低,PCR 和 NGS 在不同細分領域“各領風騷”。因此我們認為,短中期來看,PCR 和 NGS 之間是優勢互補、相輔相成、共存發展而并非替代的關系,目前 PCR 仍將是主流的分子診斷平臺,NGS 是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投資建議與盈利預測考慮到分子診斷市場蓬勃發展、技術革新,我們給予行業推薦評級。重點推薦 PCR+NGS 雙布局的艾德生物、NIPT 現金流+肝癌早篩產品即將落地的貝瑞基因和專注婦幼檢測龍頭凱普生物,建議關注國內基因測序服務龍頭華大基因及關聯上游企業華大智造;腫瘤 NGS 檢測上市龍頭企業?燃石醫學、泛生子及擬上市世和基因、諾禾致源?風險提示公司產品研發不及預期、政策風險、新冠疫情風險。


報告正文

投資摘要:IVD 黃金賽道,百億級市場蓄勢待發

分子診斷是發展最快的 IVD 細分領域,國內分子診斷市場廣闊、增長迅猛。相比生化診斷、免疫診斷等,分子診斷憑借檢測時間短、靈敏度更高、特異性更強等優勢,在精準醫療和個性化治療需求的推動下,成為 IVD 賽道發展最快的細分領域。2013-2019 年,我國分子診斷市場規模由 25.4 億元增長至約?132.1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 31.63%, 呈現快速增長態勢,雖然僅占全球市場規模的 16.86%,但是增速約為全球增速的?2.6 倍。?

分子診斷應用場景多樣化,覆蓋生育健康檢測、腫瘤全周期檢測、傳染病檢測等多個領域,本報告重點梳理了幾個 投資者較為關注的熱門領域進行剖析,主要包括:?

?(1)無創產前診斷(NIPT):NIPT 是 NGS 應用成熟的典范領域,相比傳統的血清學唐篩,NIPT 具有檢出率高、 流產風險低、檢測周期短、操作簡便等諸多優勢,市場廣闊而成熟。NIPT 檢測范圍隨著技術的發展不斷擴大, 貝瑞基因、華大基因等龍頭企業推出的 NIPT Plus?升級產品將檢測范圍拓展至更多的染色體數量或結構異常、 甚至單基因遺傳病,更好地契合不同的臨床需求。隨著國內對 NIPT 監管從無序到有序、越來越多省份將 NIPT 納入醫保或降低價格,NIPT 開始進入大眾價時代。國內貝瑞基因和華大基因憑借先發優勢和技術優勢寡頭壟斷,市場競爭格局已趨于穩定。

(2)腫瘤伴隨診斷:伴隨診斷(CDx)是靶向用藥、實現精準治療的關鍵因素。目前仍以 PCR 為主,FDA 批準的 39 個 CDx 產品中有 15 個是基于 PCR,NGS 是未來方向,2018 年燃石醫學、諾禾致源、世和基因、艾德生 物四家企業的腫瘤 NGS 檢測試劑盒先后獲批,標志著國產 NGS 伴隨診斷產品開始邁入市場化階段,PCR 和 NGS 將齊頭并進、共同發展。目前伴隨診斷滲透率不足 50%,根據我們測算,肺癌、胃癌等 6 個癌種的 PCR+NGS 伴隨診斷市場規模合計約 39 億元,隨著大 Panel 和 NGS 產品滲透率提升,以及更多靶點和相應靶向藥物的發現,伴隨診斷市場有望進一步擴容。國內艾德生物憑借多年的技術優勢和產品布局成為伴隨診斷行業領跑者,產品管線豐富,核心競爭力強,渠道和品牌優勢明顯,PCR 領域基本實現進口替代;燃石醫學是國內腫瘤 NGS 伴隨診斷領域龍頭,憑借核心技術優勢于 2018 年拿下國產“腫瘤 NGS 試劑盒第一證”,目前 在腫瘤 NGS 伴隨診斷市占率第一。?

(3)腫瘤早篩:現有早篩手段多具有一定局限性,多數癌種尚無有效監測手段,我國早篩“藍海”市場理論市場空間大,巨大潛在需求吸引國內外企業加速布局并搶占市場份額。從全球企業布局來看,全球頭部公司多處于產品研發優化及驗證階段,Grail、Freenome 和 Thrive 等高科技公司走在前列。國內企業尚處于起步階段,早篩的臨床驗證需要較高的研發投入,其中貝瑞基因和燃石醫學等企業進度領先。貝瑞基因的 PreCar 肝癌早篩項目預計 2020 年8月將以 LTD 的形式落地,預計有望成為早篩成功標桿。燃石醫學主要在泛癌種早篩方向發力,包括肺癌、腸癌和肝癌三種,基于深度甲基化測序與機器學習技術,公司開展了國內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前瞻性、泛癌種早檢研究,預期納入 1.4 萬受試者,并計劃在三年內完成早篩產品的技術優化及臨床驗證。在政策、技術和市場需求的驅動下,國內早篩市場有望迎來蓬勃發展。

(4)傳染病檢測(新冠檢測+血液篩查):2020 年疫情期間,新冠核酸檢測試劑成為遏制疫情傳播的有力手段,核酸檢測是確診新冠肺炎的“金標準”。隨著海內外疫情先后蔓延,檢測試劑需求激增,大規模篩查已成常態化,國家先后啟動了試劑集采、鼓勵各地二級以上醫院建設 PCR 實驗室等政策,檢測成本、試劑日產能、日平均檢測量均有了大幅提升,截止 2020 年 7 月底,全國累計核酸檢測量已達 1.6 億人份,核酸檢測試劑周產能達 到 4648 萬人份,充分保障了國內核酸檢測常態化需求。新冠檢測市場規模較大,市場競爭激烈,集采中以價換量、保證產品質量以及拿到海外出口批文將成為國內相關企業業績增厚的關鍵因素,預計 2020 年下半年甚至 2021 年,邁克生物、之江生物、達安基因等核酸檢測試劑供應商以及迪安診斷、金域醫學等第三方檢測實驗室將持續受益。血液篩查主要應用于血站和漿站,我們預計2020-2022 年血液核酸檢測市場規模將穩定在 26 億元左右。從競爭格局看,國內血篩檢測試劑銷售以政府招標為主,各家產品同質程度高,因此渠道優勢、成本優勢、儀器投放能力將成為國內廠商中標的主要因素,科華生物、達安生物、上海浩源等老牌國產企業以及羅氏、諾華等進口企業或持續受益。


針對市場討論比較關注的問題,我們也嘗試做一些淺析,以供參考:

1.無創產前篩查(NIPT)的天花板是否到達?增量空間從何而來?

市場多數認為 NIPT 市場已經發展成熟,每年新生兒數量趨于穩定甚至呈現一定的下降趨勢,天花板已現。但我們考慮,NIPT 市場成長不僅僅取決于新生兒數量,而是隨著技術發展帶來的疾病譜篩查擴大、以及認知度和保障度改善 帶來的滲透率提升:?

NIPT 檢測范圍擴大:現有獲批 NIPT 產品主要檢測 13、18 和 21 號染色體的非整倍體異常,隨著貝瑞基因、 華大基因等公司的 NIPT Plus 產品升級,檢測范圍將從 3 種常見非整倍體數目異常的檢測至其他染色體非整 倍體異常、染色體微缺失/微重復、單基因遺傳病檢測等,市場空間廣闊。?

醫保支付覆蓋+孕婦檢測意識的提升雙輪驅動 NIPT 市場擴容:隨著 NIPT 進入技術成熟階段,檢測費用有所 下調,同時醫保逐步覆蓋,較大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可及性。2013 年,深圳市率先將 NIPT 檢測項目納入醫保 范疇,極大提高了 NIPT 檢測的認知度和滲透率。從 2016 年數據來看,非高齡孕婦中 NIPT 的滲透率僅有 3%, 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目前,僅有 10 個省份將 NIPT 納入醫保。?

因此,根據我們測算,目前 NIPT 在高齡產婦中滲透率為 35%,非高齡產婦中滲透率為 15%,全市場規模為 40.03 億。預計隨著醫保覆蓋提升、產品升級換代,2025 年我國 NIPT 市場規模有望達到約 100 億元,仍有超過一倍提升空間。


2.腫瘤早篩前景如何判斷?玩家眾多,誰才是“王者”?

腫瘤早篩相較于“擁擠”的腫瘤個體化治療更加受到市場青睞,一方面,早篩的目標群體主要是健康或亞健康人群,較腫瘤患者群體更具有群眾基礎;另一方面,腫瘤早篩市場仍然處于“藍海”,成熟化產品尚未形成,早篩理論前景可期。

千億級潛在市場吸引國內外企業加速布局早篩業務,而我們認為能夠率先走出來的產品需要精準抓住需求點及診療路徑。貝瑞基因 PreCar 肝癌早篩項目走在國內外研發前列,經過多年的高研發投入和大規模前瞻性驗證實驗,其早篩產品即將步入收獲期,將于 2020 年8月以 LTD(第三方醫療器械創新網)的形式落地。

我們看好貝瑞基因 PreCar 肝癌早篩項目,預計有望成為早篩成功標桿:

1)精準定位需求:以潛在高危人群為主,如容易發展成肝癌的已知肝硬化、肝纖維化、肝炎患者,相較于普通健康人群,具有更高意愿進行肝癌相關早篩

2)精準定位診療路徑:應用場景可拓展至醫院院內,不局限于體檢機構及一年一次的體檢頻率。肝癌高危人群通常需要維持每季度/半年一次的肝功能相關檢查,PreCar 肝癌早篩項目可進院嫁接在常規隨訪上。

肝癌早篩主要針對高危人群,其中肝硬化患者和乙肝/丙肝患者是主要潛在適用群體,根據我們對未來 10 年早篩理論市場規模的測算,2025 年有望達到 33 億元左右,2030 年有望達到約 144 億元(具體測算邏輯見 2.3 章節)。?

3.伴隨診斷未來市場驅動力??

伴隨診斷賽道景氣度高,天花板尚遠。不管是技術發展層面還是應用癌種和靶點層面,伴隨診斷市場尚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在 NGS 和液體活檢技術不斷突破、新靶點和新靶向藥物的不斷發現、醫保端對靶向藥物和伴隨診斷產品的覆蓋趨勢等驅動力下,行業持續發展驅動力強,景氣度高:?

NGS 和液體活檢技術突破:PCR 技術目前已較為成熟,但主要用于已知突變,且一次性檢測基因數量有限, 而 NGS 最大的優勢就是高通量,可實現大 Panel 檢測。2020 年 8 月,FDA 批準了首個基于 NGS 技術的癌癥液體活檢產品,可同時檢測 55 個腫瘤基因的突變;2020 年 7 月,貝瑞基因發布大 Panel 基因檢測產品“和 全安”,可同時檢測 654 個基因。未來隨著更多基因大 Panel 產品的推出,有望帶動價格提升;?

新靶點和新靶向藥物的發現:從行業發展階段來看,目前精準醫療仍處于發展早期,最為成熟的肺癌領域目前也在不斷發展中,耐藥機制也使突變位點不斷增加,并出現 T790M、MET 等可成藥的突變類型。此外,隨著新藥研發力度的增強,KRAS G12C、NTRK 等位點也正在被不斷攻克中,伴隨診斷產品也將不斷豐富,市場有望進一步擴大;?

醫保對靶向藥物和 CDx 產品的覆蓋趨勢:2017 年起醫保局連續開啟了三輪醫保談判降價,大部分主流靶向藥價格得到了大幅度的下降,靶向藥物納入醫保范圍且降價明顯,或帶動伴隨診斷產品滲透率提升。2018 年 12 月,北京醫保局率先將腫瘤組織 DNA 測序納入醫保乙類,并限定價格為 3800 元。隨著未來更多的省份將 CDx 產品納入醫保,可及性或大幅提升。

4.?NGS 爆發時代已來?PCR 已經過氣了?

NGS 近幾年發展迅速,在腫瘤基因檢測應用前景廣闊,廣受資本市場的青睞,吸引大量企業布局 NGS 領域。市場 上有聲音認為 PCR 技術已經過時,NGS 將逐步取代 PCR 成為主流分子診斷技術。但我們認為,短中期來看,PCR 和 NGS 之間是優勢互補、相輔相成、共存發展而并非替代的關系,目前 PCR 仍將是主流的分子診斷平臺,NGS 是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

NGS 仍存在諸多瓶頸尚未攻克,對現有 PCR 市場沖擊較小

1)部分技術瓶頸問題尚未解決,比如讀長普遍較低、序列拼接過程中錯誤率在 0.1-15%范圍內等;

2)監管層尚未明確定義和批復高通量 NGS 產品,“無證”產品居多,入院困難,僅以 LDT 形式存在;

3)NGS 尚未成為精準治療的必需手段,PCR 等其他分子診斷手段尚可滿足;?

4)上游檢測設備、核心試劑仍掌握在海外寡頭企業,成本居高,影響企業盈利性,有待觀察行業上游設備企業發展情況,如華大智造、博奧晶典等;

5)醫保覆蓋范圍局限,影響產品可及性。

從基因檢測數量看,PCR 能滿足現有基因檢測需求,NGS 適合高通量檢測需求:就目前靶向治療現有靶點而言,已上市藥物的靶點數均不超過 10 個,即使在靶向藥物最豐富的肺癌,現有市場 PCR 檢測產品(比如艾德生物的“艾惠健”)也能滿足目前已上市甚至未來 3-5 年潛在上市靶向藥物所有核心驅動基因,滿足大部分人群需求。NGS 的主要優勢是高通量,適合大 Panel 檢測領域,滿足少數人的需求,而 TMB 等高通量需求尚未被“正名”。以伴隨診斷為例, 基因檢測的目的是通過檢測突變基因從而預測靶向藥物效果,當測序覆蓋足夠靶點基因后,再增加基因檢測數量對提供靶向用藥指導并無益處,檢測剛需性不足。

PCR 和 NGS 應用場景重疊度低:基因檢測應用場景廣泛,PCR 和 NGS 在不同細分醫療器械創新網“各領風騷”。PCR 普及度高、檢測時間短、成本低的特性決定了其在包括新冠檢測、血液篩查在內的傳染病檢測領域具有請務必閱讀NGS 不可比擬的優勢。此外,PCR 適合基因位點已知、對靈敏度要求較高的檢測,而 NGS 在發現未知基因、 液體活檢方面則更具優勢。?


1. 分子診斷:多技術共存,引領體外診斷快速發展

1.1 分子診斷-發展最快的 IVD 細分領域分子診斷是應用分子生物學方法,通過檢測受檢個體或其攜帶病毒、病原體的遺傳物質的結構或含量的變化而做出診斷的技術。其檢測對象主要為核酸和蛋白質,以核酸分子為主,相比于發展成熟的免疫診斷、生化診斷等技術,分子診斷處于快速成長期,是體外診斷(In Vitro Diagnosis, IVD)領域發展最快的細分領域,具有檢測時間短、靈敏度更高、特異性更強等優勢,被廣泛應用于傳染性疾病、血液篩查、 遺傳性疾病、腫瘤伴隨診斷等領域。分子診斷技術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1)第一階段:20 世紀 80 年代基于核酸分子雜交技術的遺傳病診斷;?(2)第二階段:20 世紀 90 年代聚合酶鏈式反應(PCR)的問世將分子診斷技術 推向更精準、更高效的階段特別是發展到第二代的熒光定量 PCR(qPCR)和第三代的數字 PCR(dPCR);?(3)第三階段是基于基因芯片的多指標、高通量基因檢測;?(4)第四階段是基于基因測序技術在 NIPT(無創產前診斷)、遺傳性腫瘤篩查及腫瘤精準治療等方面的應用。國內分子診斷起步較晚,發展速度高于全球。在精準醫療、個性化用藥等需求推動下,分子診斷技術在全球得到飛速發展,根據火石創造數據顯示,2013-2019 年全球分子診斷市場規模由 57 億美元增長至?113.6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2.18%,主要市場玩家包括羅氏、雅培、西門子、強生等。國內分子診斷雖然起步較晚,但在消費升級、政策扶持以及資本青睞等多重因素推動下,已經由產業導入期步入成長期。2013-2019 年,我國分子診斷市場規模由 25.4 億元增長至約132.1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1.63%,雖然僅占全球市場規模的 16.86%,但是增速約為全球增速的 2.6 倍,主要企業包括達安基因、凱普生物、華大基因、貝瑞基因、艾德生物等。
分子診斷領域主要包括 PCR(qPCR 和 dPCR)、二代測序技術(NGS)、熒光原位雜交(FISH)、基因芯片等, 其中 PCR 是目前應用最成熟、市場份額最大的技術平臺,在國內分子診斷中市占率為 40%,在國內獲批的分子診斷產品中,基于 PCR 技術的超過 90%。與雜交技術和測序技術相比,PCR 技術主要優勢在于高靈敏度、易于推廣, 主要局限在于檢測位點單一且已知,多重基因聯合檢測時可涵蓋的基因數量受限,目前已經發展到第三代數字 PCR (dPCR),短期內仍將是分子診斷主流技術平臺;測序技術發展迅猛,雖然市占率較低但市場增速最快,其中二代測序技術?NGS(高通量測序)是目前測序領域應用最廣泛的技術,已經成為許多序列變異分析與科研應用的主要選擇,但由于實驗操作復雜、成本高等原因,在臨床應用中仍處于起步階段,應用前景廣闊
1.2 PCR:分子診斷主流技術平臺,臨床診斷“金標準”?PCR(聚合酶鏈式反應)是指利用 DNA 聚合酶(如 Taq DNA 聚合酶)在體外條件下,催化一對引物間的特異 DNA 片段合成的基因體外擴增技術。PCR 是生物體外的特殊 DNA 復制,最大的特點是能將微量的 DNA 大幅擴增。以實 時熒光 PCR 技術為例,通過 PCR 技術進行分子診斷的主要流程包括:1. 核酸的提取和純化:使用核酸提取試劑從病毒、細菌等中提取出 DNA;2. 核酸在引物約束下特異性的 PCR 擴增:在提取的 DNA 中加入擴增需要的反應液(酶、復制需要的原料、引物 等),在 PCR 儀中完成擴增過程;3. 擴增產物的檢測:通過熒光標記法檢測 DNA 含量,從而判斷病毒 DNA 含量,給出診斷結果。

PCR 技術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敏度高、特異性好、及時方便,在基礎研究以及醫學診斷、法醫學和農業科學等各大領域應用廣泛。在臨床診斷中,PCR 技術具有諸多優勢:靈敏度高,靶細胞檢出率可達 1/100 萬,病毒檢測靈敏度≥ 3RFU,最小細菌檢出率為 3 個,檢測樣本純度要低,僅需 DNA 粗提取;擴增反應在 2-4 小時內完成,使用簡便、快捷。作為臨床診斷的“金標準”技術,PCR 廣泛應用于血站核酸檢測、疾控核酸檢測、臨床核酸檢測等領域,其中, 在傳染病診斷和血篩檢測中,PCR 技術能縮短診斷的“窗口期”并且可以定量對病原體進行檢測,相比于傳統的免疫診斷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基于 PCR 技術的分子診斷是醫院對傳染病診斷的“金標準”PCR 經過三代技術更迭,精確度和靈敏度不斷提高。PCR 技術最早由穆勒于 1985 年發明,經歷了第一代定性 PCR、 第二代定量 PCR 和數字 PCR 三代技術迭代,其中第二代定量 PCR 包括熒光定量 PCR(qPCR)以及在其基礎上分 化出來的 ARMS(突變擴增阻滯系統)和 HRM(高分辨溶解曲線)。三代技術的主要差異如下:

第一代定性 PCR 技術:采用瓊脂糖凝膠電泳對 PCR 擴增產物進行分析,存在交叉污染、檢測耗時長、只能做 定性檢測等缺點,目前處于衰退期,已基本被淘汰;

第二代熒光定量 PCR(qPCR)技術:qPCR 在一代定量 PCR 的基礎上引入熒光探針標記法從而實現定量檢測,目前發展最成熟、應用最廣泛、臨床普及率高,為現階段主流應用平臺,正處于從成長期向成熟期過渡的 階段,市場增速在 20%以上;

第三代數字 PCR(dPCR)技術:dPCR 是在 PCR 原理的基礎上利用芯片和熒光檢測技術進行核酸絕對定量 檢測。芯片技術是 dPCR 的核心工藝,利用對樣品進行分液處理進而實現“單分子模板 PCR 擴增”,達到定量 檢測的目的,具有更高的精確度和靈敏度,目前處于導入期,市場增速在 10%-15%。

二代PCR:主流分子診斷平臺,伴隨診斷和感染性疾病領域為主?qPCR(熒光定量PCR)是目前應用最成熟、臨床應用最廣泛的技術平臺。qPCR 在國內外均為分子診斷臨床應用最 廣泛的技術平臺,尤其是在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肝炎、性病和其他病菌/病毒類等)和腫瘤伴隨診斷領域,目前仍以 qPCR 技術平臺為主。據不完全統計,截至 2020 年 5 月 11 日,國家藥監局共批準了 806 個 PCR 類產品,其中熒光定量 PCR(qPCR)產品占比高達 85.11%。在伴隨診斷領域,NMPA 獲批的伴隨診斷產品中有 60%都是基于 qPCR技術,而 FDA 批準的 39 個伴隨診斷產品基于 qPCR 技術的產品占比也高達 38.46%(15 個)。內 PCR 行業競爭激烈,不同細分領域龍頭效應顯著。二代 PCR 技術門檻相對較低,國內獲批的 PCR 檢測產品數量多、競爭激烈,主要企業包括達安基因、艾德生物、凱普生物、之江生物、碩世生物、透景生物、圣湘生物等。從獲批的 PCR 檢測試劑盒數量維度看,達安基因擁有 38 種基于 qPCR 技術的檢測試劑盒取得 NMPA 的批文;從不同細分醫療器械創新網維度看,各家產品線重合度較高,尤其是優生優育、性傳播疾病、HPV 檢測等領域競爭激烈,但艾德生物、凱普生物、亞能生物憑借多年在不同細分領域的先發優勢、技術積累以及渠道優勢等分別在伴隨診斷、HPV 檢測、地中海貧血檢測領域處于絕對領先地位,其中凱普生物在 HPV 檢測領域占據 1/3 市場份額,艾德生物在 PCR 伴隨診斷領域具有絕對領先優勢。第三代數字 PCR(dPCR):應用前景廣闊,未來發展趨勢?和 qPCR 相比,dPCR 優勢包括:靈敏度高(可以達到單個核酸分子)、無需標準曲線或參照基因進行對比來測量核 酸量、適合環境復雜樣品的檢測、能夠有效區分濃度差異微小的樣品。dPCR 在國內尚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僅有南京科維思生物的 HER2 基因擴增檢測試劑盒(數字 PCR 法)獲批,在腫瘤伴隨診斷、腫瘤早篩、傳染病檢測、NIPT、 藥物基因組學等領域具有較大臨床應用潛力和優勢。根據沙利文數據顯示,中國 dPCR 行業市場規模從 2013 年的 14.6 億元增加至 2017 年的 72 億元,CAGR=29.2%,到 2022 年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 266.6 億元國內政策利好+精準醫療需求雙輪驅動數字 PCR 快速發展。數字 PCR 領域未來發展潛力巨大,主要驅動因素包括:?人口增長與老齡化: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導致腫瘤醫藥市場增長和體外檢測需求增長,而數字PCR在腫瘤檢測、傳染病檢測、遺傳病等疾病檢測上優勢明顯,醫療市場的擴容將進一步推動數字PCR的增長。?國內政策利好:根據國家科技部辦公廳發布的《“十三五”醫療器械科技創新專項規劃》,要求重點開發POCT檢測、新型基因測序儀、隨檢全自動核酸檢測系統、定量數字PCR等系統;精準醫療與腫瘤治療需求:精準醫療的基礎在于個體化醫療,對致病突變檢測和定量分析的精確性要求較高, 亟需新一代PCR技術的應用,而數字PCR在這方面優勢明顯PCR 技術更迭速度快,從傳統的普通 PCR 到新興的數字 PCR,靈敏度不斷提升。作為國內應用最為廣泛的分子診 斷技術平臺,PCR 具有靈敏度高、特異性好、使用方便等優點,廣泛應用于感染性疾病病原體檢測、腫瘤基因檢測、 血篩、遺傳病檢測等領域,占分子診斷市場規模的比例超過 30%。第二代熒光定量 PCR 是目前 PCR 技術的主流, 第三代數字 PCR 是未來發展方向,應用前景廣闊。國內達安基因、艾德生物、凱普生物等是 PCR 技術領域的龍頭 企業,在傳染病、HPV、伴隨診斷等不同細分領域擁有絕對的競爭優勢。
1.3 高通量測序(NGS):引領分子診斷走向高端,應用前景廣闊測序技術更迭速度快,二代高通量測序(NGS)為市場商用主流。從 1977 年第一代 DNA 測序技術(Sanger 法)發展至今,測序技術經歷了第二代高通量測序(NGS)、第三代單分子測序技術和第四代納米孔測序技術的發展變 革,各代技術醫療器械創新網不盡相同,各有優缺點,目前處于三代技術并存的局面。第一代 Sanger 測序技術具有測序讀長較長、準確率高的優點,但由于通量低、成本高等因素沒有得到大規模應用;二代測序技術自 2005 年以來快速發展,憑借高通量、低成本、測序時間端等優勢,在全球測序市場中仍占據主導地位;第三/四代技術在測序流程、測序時間和讀長上進一步優化,在 ctDNA 測序、單細胞測序等也具有明顯優勢,是未來發展趨勢,但目前由于錯誤率較高、分析軟件不夠豐富等原因,商用受到一定限制,未來隨著技術的改善有望進入成熟應用階段。高通量測序技術(NGS)又稱為下一代測序技術,是指通過模板DNA 分子的化學修飾,將其錨定在納米孔或微載體芯片上,利用堿基互補配對原理,在 DNA 聚合酶鏈反應或 DNA 連接酶反應過程中,通過采集熒光標記信號或化學反應信號,實現堿基序列的解讀,一次性可完成幾十萬至上百萬條序列的測定。NGS技術可提供滿足評估目標 靶向基因所需的擴展性、速度和分辨率。可以同時對許多樣本中的多個基因進行評估,如此便可運行多個獨立的分析,從而節省時間并降低成本。另外,與范圍更廣的方法(如全基因組測序)相比,靶向基因測序生成的數據量更少,更易管理,因而分析起來更加輕松。多因素驅動 NGS 市場高速發展。隨著 NGS 技術進步和測序成本的降低、腫瘤醫生和病人對 NGS 檢測認知不斷完善、測序服務對象和應用細分領域的拓展、企業間合作的增加,NGS 有望迎來快速發展。根據美國Markets and Markets 報告顯示,預計全球高通量基因測序市場規模將從 2019 年的 78 億美元增加至 2025 年的 244 億美元, CAGR 為 20.9%。NGS 在 NIPT 領域應用最成熟,腫瘤早篩、個體化用藥等前景廣闊。與其他分子診斷技術相比,NGS 技術具有通量高、準確度高、可以多重檢測、所需樣本量少等優點,在醫學研究及臨床檢測中得到廣泛應用和推廣,主要包括無創產前檢測(NIPT)、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篩查(PGD/PGS)、遺傳病診斷、腫瘤診斷和個性化治療、致病基因檢測、病原微生物檢測等:?(1)?無創產前檢測(NIPT):是?NGS 臨床應用最為成熟的領域,國內 NIPT 檢測價格大多在 800-2400 元之間,深圳、天津等地區已經將 NIPT 納入醫保,未來隨著價格不斷降低以及對 NIPT 認知度提升,滲透率或穩 步上升。國內目前共?10 個基于 NGS 的 NIPT 檢測試劑盒獲批上市,其中華大基因和貝瑞基因先發優勢 明顯,占據 70%的市場份額,形成雙寡頭競爭格局。國外代表公司包括美國Sequenom、Natera、Verinata 和 Ariosa 以及歐洲的 LifeCodexx。(2)?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篩查(PGD/PGS):PGD/PGS 是指在輔助生殖過程中,對胚胎進行種植前的活檢和 遺傳學分析,以選擇無遺傳學疾病的胚胎植入子宮。相比傳統的 FISH 和 PCR 技術,NGS 最大的優點在 于它不僅可以檢測胚胎的非整倍體,還能檢測單基因遺傳疾病,目前該領域仍處于探索階段,國內僅有蘇州貝康的胚胎植入前染色體非整倍體檢測試劑盒(半導體測序法)于 2020 年 2 月獲批上市,另外華大基因、中儀康衛、貝瑞基因、安諾優達等也在積極推進其胚胎植入前檢測產品的上市。PDG/PGS 在輔助生殖領域的應用價值越來越明顯,未來隨著測序成本降低和更多產品獲批,市場需求有望持續擴大,或成為 繼 NIPT 之后 NGS 在生育健康領域新的“藍海”市場。?(3)?腫瘤領域伴隨診斷、腫瘤早篩和藥物研發是 NGS 檢測在腫瘤領域應用的三大場景,其中伴隨診斷是當前腫 瘤 NGS 檢測最主要的醫療器械創新網(超過 95%),2018 年燃石醫學拿到“國內腫瘤 NGS 檢測試劑盒第一證”,此后艾德生物、世和基因和諾禾致源的腫瘤 NGS 檢測試劑盒相繼獲批。根據灼識咨詢報告顯示,在中國 NGS 癌癥治療方案提供商市場的醫院細分市場中,按檢測患者人數計,燃石醫學 2019 年市場份額達到 79.9%,先發優勢明顯。在腫瘤早篩領域,目前主流技術液體活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4)?感染性疾病病原體檢測:在病原微生物檢測方面, NGS 檢測具有獨特的優勢,不受限于傳統 PCR 技術需要 利用已知物種的 DNA 序列設計 PCR 引物探針,可實現對未知的疾病相關的微生物快速鑒定,目前已經成功應用于 H1N1 病毒基因組的發現和結核桿菌分子分型等。但目前 NGS 在微生物領域應用仍處于方法學的標準品驗證階段,全球尚無該領域的檢測試劑盒獲批,應用前景值得期待。
1.4 不同技術平臺應用場景重疊度較低,多種方法或長期共存?分子診斷技術應用場景多樣化,不同技術各有優勢。在實際應用中,針對每種特定的應用場景,往往需要綜合考慮患者治療過程、不同癌癥的采樣方式和病例組織形態、患者身體狀況和經濟水平等因素來決定使用哪種診斷手段。不同平臺各有優勢,未來 3-5 年呈現長期共存、相輔相成的局勢,以不同突變基因和突變類型為例:(1)?HER2 擴增或過表達:對 HER2 基因表達的檢測辦法可以采用 FISH、IHC、CISH 等,一般來說,實驗室首先 采用 IHC 方法進行 HER2 蛋白檢測,如果檢測結果為 2+,則使用 FISH 技術進行 HER2 基因檢測確認;(2)?染色體片段微缺失微重復(CNV):基因芯片技術對片段微缺失微重復(CNV)具有較好的檢驗結果,而目前測序較難對 CNV 進行準確的檢測;(3)?ALK 基因擴增和 ROS1 基因融合:FISH 是目前使用的主流技術。
一些特定基因檢測往往需要結合多個診斷手段,提高檢測準確率。以 ALK 基因檢測為例,根據《中國非小細胞肺癌 ALK 檢測臨床實踐專家共識》,Ventana-D5F3 IHC、FISH、RT-PCR、NGS 四種技術均可用于 ALK 基因融合檢測, 但沒有一種方法可以保證 100%準確率,在檢測時需要根據具體情況結合多個技術以避免出現漏檢、錯檢的問題。
NGS 近些年發展迅速、異軍突起,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吸引大量企業爭相入局,疊加資本市場季度青睞,NGS 迎來 井噴式發展,市場普遍認為 NGS 終將會取代以 PCR 為主導的傳統分子診斷技術平臺,企業布局 NGS 一定比 PCR 更具有未來。但根據我們的觀察和分析,我們認為?PCR 技術和 NGS 技術優勢互補,分別滿足不同場景的臨床檢測需求,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1.5 產業鏈上游儀器端受外資把控,試劑和服務端國產多點開花分子診斷產業鏈由上游的設備和試劑、中游的基因測序服務、下游的醫院等需求終端組成:上游診斷試劑和儀器供應商:國內分子診斷試劑發展較為迅速,基本已經實現國產化;診斷儀器領域,國產儀 器占比較小,其中核酸提取儀、普通 PCR 儀、基因芯片儀、分子雜交儀等技術相對容易攻破的中端儀器領域 基本已經實現國產替代化,而包括數字 PCR 儀和基因測序儀在內的高端儀器主要由外資品牌主導,技術壁壘 極高,國產品牌正處于起步階段。數字 PCR 儀目前市場上基本被 Bio-Rad、Thermo Fisher、Stilla Technomogies 國際大品牌所占有。基因測序儀領域基本被 Illumina、Thermo Fisher、Rocher 等外資品牌 壟斷,目前國內僅有華大基因等個別優秀國產品牌實現了自主研發生產的基因測序儀,大多數企業是通過 OEM (貼牌)和合作研發的形式完善產業鏈布局。?中游測序服務供應商:國內基因測序服務競爭激烈,企業眾多。國內基因測序服務提供商普遍對上游儀器和試 劑供應商依賴嚴重,絕大部分廠商不具備自主研發基因測序儀和和核心試劑的能力,議價能力弱。華大基因從 基因測序服務為切入口,目前已經發展成全球最大的基因測序機構,同時還擁有自主研發的基因測序儀,是國 內為數不多的布局基因測序上中下游產業鏈的企業之一。?下游需求市場:分子診斷產業鏈下游是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的機構,包括醫院、第三方醫學檢驗服務機構、科 研機構、藥企等。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獨立實驗室發展較晚,市場規模小,占醫學診斷市場比例低,其中檢 測項目以普檢為主,高端檢測比例低。NGS 測序儀由外資品牌主導,國產品牌逐漸發力測序設備生產商是整個 NGS 產業價值鏈的上游部分,技術壁壘 較高,從全球范圍看目前被 Illumina、LifeTech、Roche 等少數幾家廠商壟斷,呈現典型的寡頭壟斷競爭格局。根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 年 Illumina 占據全球二代基因測序儀 84%的市場份額,LifeTech(2013 年被賽 默飛收購)和 Roche 合計占據 15.2%,其他廠商不到 1%。在國內市場,鑒于成本和技術難度等問題,進行測序研 發設備的企業數量較少,近年來,國內以華大智造(和華大基因是兄弟公司,測序儀主要供應商)為首的基因測序儀制造商逐漸興起,并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但由于發展時間短,國產測序儀在測序讀長和測序穩定性方面仍有待提高。

華大基因成國產品牌翹楚,測序儀全球裝機量領先。目前獲 NMPA 批準上市的測序儀中,國產品牌中一半都是來自華大基因(包括其參股公司華大智造),其他二代測序儀大多數是通過海外產品的 OEM(貼牌)或者基于海外企業 的核心技術進行合作研發,產品價格還是受到國外企業的控制,比如達安基因的 DA Proton、貝瑞和康的 NextSeqCN500、安諾優達的 NextSeq550AR 等產品走的都是貼牌路線。從市占率看,Illumina(全球裝機 1.1 萬 臺)和賽默飛在國內市占率約 67%,華大智造國內市占率約 33%(全球裝機 1100 臺),其它國產測序儀未量產投放。國內 NGS 發展受制于檢測費用過高,國產化替代是關鍵。目前 NGS 在在腫瘤檢測領域的應用受制于費用過高,根 據思略特研究數據,2017 年國內腫瘤 NGS 基因檢測平均單次費用為 7500 元,遠高于 NIPT 檢測的 1000-2000 元 /次,這主要是由于上游測序儀仍由進口品牌壟斷,進口品牌擁有較高的話語權和定價權。華大智造雖然有潛力實現在測序儀領域的“突圍”,但仍需要經歷一段較長的市場培育期,而對于大多數不具有測序儀自主研發實力的本土 企業來說,需要更多來打破進口品牌的寡頭壟斷。只有當國產品牌在上游儀器端全面實現突破并掌握話語權,NGS 檢測成本才能不斷降低、可及性才能逐步提升,從而加快在國內醫院端的落地。


1.6 小結:PCR 和 NGS 優勢互補,儀器端國產替代空間大國內分子診斷行業起步晚但技術起點較高,目前市場規模基數較小,是近幾年增速最快的體外診斷領域,在新技術 發展迅猛、醫療器械創新網持續拓寬、國產替代進程加速等驅動下,未來 3-5 年有望維持 30-50%的高速增長。根據智研咨詢報告顯示,預測 2025 年國內分子診斷市場規模將達到 260 億元,未來前景可期。從不同技術平臺看,一方面,PCR 仍將是被市場認可、應用成熟的主流分子斷技術平臺,液體活檢、數字 PCR、NGS 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將進一步豐富分子診斷的醫療器械創新網,作為未來進入臨床轉暖的儲備力量,潛力十足;另一方面,鑒于分子診斷復雜的應用場景、各類患者多樣化的臨床需求,新技術的出現不是為了完全取代傳統技術,而是 更好的補充和完善現有技術平臺,比如 PCR 技術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也沒有完全淘汰 FISH 技術,后者仍是檢測 HER-2 基因狀態的“金標準”;根據應用場景和檢測需求的不同,NGS 和 PCR 上各有優勢,PCR 適合基因位點已知、對靈敏度要求較高以及組織樣本的檢測,NGS 在發現未知基因、血液 ctDNA 檢測上則更具優勢,二者是優勢互補、長期共存的關系。從國產替代進程看,目前國內在產業鏈上游的測序儀開發商仍處于弱勢競爭地位,雖然華大基因和貝瑞基因擁有自主研發生產的二代測序儀,但大多數企業還是通過貼牌貨合作的方式引用進口 PCR 和基因測序儀,議價能力弱。分子診斷尤其是 NGS 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將依賴于上游設備的國產替代進程。預計隨著政策鼓勵以及更多優秀企業向上 游儀器端布局,國產替代進程有望進一步加速。血液篩查等,以及目前處于萌芽期或快速發展期的腫瘤早篩、新型微生物檢測、藥物基因組學等。我們將在下文重點剖析和對比?NIPT、伴隨診斷、腫瘤早篩、傳染病檢測和消費級基因檢測 5 個細分應用場景以及特定場景下不同技術的使用現狀和發展趨勢。


未完待續


返回列表
醫療器械創新網網 醫療器械創新網網 醫療器械創新網網 醫療器械創新網網 醫療器械創新網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娜英1v4财阀 | 成人无码A片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性刺激久久久久久久久九色 | 久久厕拍 | 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果冻传媒 | 中日韩欧美毛片免费观看 | 国产真人无码作爱视频免费 |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国在线 | 成人做爰高潮尖叫声免费观看 | www麻豆 | 56popn国产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永久 | 久久精品成人无码观看56 | 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成人2021 | 九一视频在线看 | 国产真实乱对白精彩久久 | 国产在线久久久 | 亚洲精品精华液一区 | 亚洲AV成人精品日韩一区 | 国产精品国产对白熟妇 | 91亚洲综合| 性欧美videos另类hd | www.色.com | 亚洲免费视频免在线观看 | 97在线中文字幕观看视频 | 在教室伦流澡到高潮H强圩动漫 | A级毛片免费全部播放 | 亚洲日韩成人无码 | 免费网站在线观看人数在哪买 | 国产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白丝久久av网站 | 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区不卡 | 成熟少妇XXXXX高清视频 | 青娱乐国产91 | 亚洲全部无码中文字幕 | 穆斯林少妇xxxxx潮喷 | 在线看国产一区二区 |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被窝 | 午夜寂寞视频无码专区 | 免费性色|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绯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