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瓣膜國內“攪局者”來了!6月8日,藥監局官網顯示:愛德華生命科學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系統獲批上市。
從2017年啟明第一例心臟瓣膜獲批至今,國產獨占TAVR賽道的窗口期算是畫上了句號,此后,啟明、微創、杰成、沛嘉等一眾國內企業,將直面國際巨頭的同臺競技,“狼”,真的來了。
*TAVR: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
此次愛德華獲批了一套TAVR裝置大全,包括: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經導管主動脈瓣膜輸送系統,導管鞘套件,經股動脈球囊導管,瓣膜預置裝置。
愛德華是生物瓣膜領域“開山祖師”,TAVR技術方面也是全球的領跑者,此次獲批,或將對國內剛剛崛起的瓣膜企業來說是不小的打擊。
愛德華是心臟瓣膜領域的鼻祖級“人物”:
1975年,愛德華推出了全世界第一款豬心生物瓣膜;
2004年,愛德華以1.55億美元收購以色列介入主動脈瓣膜技術公司PVT,PVT的創始人之一是開展全球首例TAVR的術者,這被當時的醫療圈稱為心臟手術的“奇跡”;
此后多年,愛德華陸續推出了SAPIEN XT(肺動脈瓣) 、SAPIEN 3(主動脈瓣)和SAPIEN 3 Ultra(主動脈瓣)等開創性產品,在心臟瓣膜領域一騎絕塵。
時至今日,瓣膜仍是愛德華的支柱性業務,在全球心血管四巨頭中,愛德華是唯一將TAVR單列業務線的心血管巨頭,足見其重視程度。
▲愛德華生命科學業務架構
從愛德華業務線來看,TAVR業務是帶動愛德華整體增長的“主力軍”,2019年,愛德華財報顯示,TAVR營收27.38億美元,同比保持+19.9%,占公司總營收的64.3%,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9年Q4,愛德華公布美國TAVR業務增長40%,一洗此前市場疑慮,該產品爆發了驚人潛力。
即使在疫情擴散的2020Q1,愛德華TAVR業務仍表現不俗,同比+24.2%,營收7.42億美元。
數據顯示,愛德華現已成為全球經導管介入心臟瓣膜領域的龍頭企業,市場份額超過60%,其股價也一路上漲,實現了10年市值翻10倍的驚人增長。
美國分析師認為,愛德華TAVR的高增長,對美敦力和波士頓科學是巨大的挑戰,他們分別是TAVR市場的既定和新興挑戰者。
此外,另一心血管巨頭雅培還在TAVR市場門外躍躍欲試,巨頭的陸續加碼,將使未來全球TAVR市場上看點十足。
據2019年TCT(美國經導管心血管治療會議)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可開展TAVR手術的醫院已達142家,總計手術例數2000例左右,2018年,國內TAVR市場約2.8億元,隨著老齡化和技術迭代,未來市場不可限量。
此次愛德華SAPIEN 3來勢洶洶,終將“搶食”國內市場,業內憂慮之聲漸起:進口之光?打破國產壟斷?國貨收割機?
“外來者”到底能激起多大的漣漪?我們還是要從多方面來看。
從行業來看,國內起步較晚,2010年出現第一例TAVR手術,2017年國內首個自主研發的TAVR產品才正式上市,而全球首個TAVR商業化產品十年前早已出現,其背后的研發生產商便是愛德華。
目前國內已有產品獲批上市的企業為啟明醫療、杰成醫療、微創心通,屬于第一梯隊。第二梯隊正在臨床開發中的公司包括沛嘉醫療、藍帆醫療等。
▲國內介入瓣膜產品獲批情況
從材料來看,目前上市產品分別為:
啟明VenusA-Valve:豬心包
杰成J-Valve:豬心包
微創VitaFlow:牛心包
愛德華:牛心包
一般廠家的宣傳口徑:牛心包更加耐用;較少引起并發癥;及在血液動力學特性方面有更佳表現。
從價格來看,進口的定價應該會超過國產品牌10萬左右,這種情況下,有業內人士分析,這不符合國內控費的趨勢。
從進院來看,啟明、微創、杰成畢竟有了先發優勢,醫生使用習慣的改變不是一時之功,后來者需要付出巨大的進院和培訓方面的努力。
可見,愛德華的產品存在技術上的優勢,但價格和時間上,并不是優勢方。這種情況下,愛德華在國內后來居上的故事,必須要付出時間和精力來書寫。
值得注意的是,愛德華獲批后第二天,6月9日晚間,嘗試向高值耗材進軍的藍帆醫療發布公告稱,對瑞士TAVR公司NVT AG100%股權事項已順利交割,即日起,總部位于瑞士的心臟瓣膜研發企業NVT將正式并入藍帆醫療。
外來者越來越多,行業競爭愈發激烈,未來,啟明、微創、杰成,以及尚未獲批的沛嘉如何接招?我們拭目以待。